Search

嘻報

  • Share this:

看了這部影片好有感。
我還記得多年前在馬偕實習時,當時的主任牧師在某一次聚會中說了這段故事,他說他在國外神學院進修的時候,他們討論到男女分工這件事,在牧師的生活經驗裡,他一直認為自己是很願意幫忙太太分擔的,也很能懂太太的辛勞,因此他在分享時,他說了這句話:「我很尊重女性的,因為我都會幫忙我太太。」而這時他看見帶領討論的老師定定地看著他說:「你還不夠瞭解什麼是男女平權,如果你懂了,你就不會『幫』你太太了。」而牧師愣住,他才深刻體會,家事不是「幫」,是一種共有的責任。

看著這段影片,我想起當時我們的對話,也讓我想起之前我在法國一對夫婦朋友家住了好幾天,最後一晚我想煮台式雞肉炒飯跟番茄炒蛋給他們吃,我的女生朋友還在工作,因此老公在家時一直走進廚房問我需要什麼,是否知道廚具放在哪裡,食材夠不夠,甚至問我要不要幫忙煮哪個部分的食材,而那一刻我發現我非常不自在,我也立刻體認到文化差異,很可能在他心裡就認為,煮飯不該是一個人的事情,從小他就看見父母共同分擔家務,而這也讓我回想起小時候總是母親一個人在廚房忙碌的情形,從沒看見父親參與的畫面,我甚至清楚記得有一次父親拖完地跟母親邀功,而母親覺得莫名其妙的樣子。

因此在當下我對他的參與很不自在,我忍不住脫口對他說:「你就放鬆在客廳等吧!做些你喜歡做的事情,如果我需要我會跟你說。」然後就看著他走回客廳彈起吉他。

我還記得我第一天到他們家時,男生一下班回來就煮起晚餐,留下我們兩個好不容易見面的女生在客廳聊天,一邊會探頭聽聽我們用英文聊些什麼,我當下還不可思議的說:「他工作了一整天還煮晚餐啊!」因為那天我的女生朋友並沒有工作而是等著我到巴黎,她告訴我:「我原本要煮的,但他希望我好好跟你聊天。」而我在這一刻更深刻體認到強烈的愛和差異。

他們的相處模式給了我很多衝擊也讓我很深刻的反思,所謂的尊重和平等,並不是「願意幫忙」,而是你認為你就是家的一份子、你有責任,你接受愛,也付出愛,你在每一刻都可以彼此的感同身受,也能體認對方的需求,而不是一直等著對方做到或向對方索取,也不是吝於付出又批評對方做不夠。

家,是每一個人的,家事,也是每一個人的,我們享有也付出,而愛,就能持續流動了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吳姵瑩諮商心理師,愛心理創辦人,喜歡透過書寫與說話療癒與帶給人啟發,希望帶給更多人自由與覺醒的人生。 歡迎收聽與訂閱【吳姵瑩的心智宮殿 Chloe’s mind palace】 ? SoundOn:https://reurl.cc/7yKRLN ? Spotify:https://reurl.cc/MZ3RL4 ? Apple Podcast:https://reurl.cc/o980AD ? Google Podcast:https://reurl.cc/qmGk6n ? KKBOX:https://reurl.cc/R6Yvmg
吳姵瑩諮商心理師,愛心理創辦人,喜歡透過書寫與說話療癒與帶給人啟發?
View all posts